来源:雪球App,作者: AI椰子公主,(https://xueqiu.com/2962128355/353128710)

【本文目录】

1、什么是服务器?

2、服务器的分类有哪些?

3、有哪些组件和技术是服务器必备的?

4、服务器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目前应用于哪些领域?

5、服务器行业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6、目前服务器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

7、服务器行业的产业链是怎样的?

8、服务器行业的核心概念股有哪些?

一、什么是服务器?服务器,英语:server,中国台湾地区也叫作伺服器。从狭义上来讲,服务器是专指网络环境中提供计算能力并运行软件应用程序的特定IT设备;从广义上讲,服务器是指网络中能对其他机器提供某些服务的计算机系统。

在网络中,服务器具备响应服务请求、承担服务、保障服务的能力,承担着数据的存储、转发、发布等关键任务,为其他客户机(如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ATM机等终端设备)提供计算或者应用服务,是各类基于客户机/服务器 (C/S) 模式或 B/S 模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

二、服务器的分类有哪些?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服务器分类,主要分类标准有按照CPU体系架构、用用层级、机箱结构(也称产品形态)、操作系统、用途(也称应用场景)等。

(一)按产品形态分类

最常见的有塔式、机架式、刀片式和整机柜服务器4种。

其中:机架式服务器(Rack Server)是最主流的服务器形态,其外形按照统一的工业标准设计,扁平化的机箱可以像抽屉一样安装在标准的19英寸机柜中,以实现高密度部署。

刀片式服务器(Blade Server)是密度最高的服务器形态。它将服务器的主板、CPU、内存等核心组件集成在一块名为“刀片”的板卡上,再将多个刀片插入一个专用的、集成了电源、散热、网络和管理模块的“刀片机箱”中。这种设计极大地节省了空间和能耗,适合大规模、高密度的计算环境,如大型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平台。

从机箱结构来看,服务器经历了从塔式、机架式、刀片到整机柜的发展演进,整机柜服务器作为面向大型数据中心的定制化服务器在近年兴起。

随着服务器机箱结构演化,服务器持续更新迭代,空间占有效率逐步提高,同时对机房散热、承重、电力配置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按CPU指令集架构分类

CISC服务器:又称X86服务器,其指令集复杂,功能多样,但设计繁琐,执行效率相对较低,主要包括个人笔记本等。

RISC服务器和EPIC服务器又被称为非X86服务器,其指令集精简,专注于高效执行,适用于高性能计算需求,主要包括大型机、小型机和Unix服务器,这类服务器一般需要使用专门的操作系统,例如,ARM架构、MPIS架构、PowerPC架构、SPARC架构(可扩展处理器架构)等。

(三)按照应用场景

可分为通用服务器与AI服务器两大类。其主要零部件涵盖CPU、GPU、主板、DRAM、散热器及电源等。

在通用服务器中,CPU与DRAM价值量占据前列,二者约占BOM成本的60%;

而在AI服务器中,GPU价值占比独占鳌头,高达BOM成本的70%左右。

通用服务器通常标配2张CPU,而AI服务器则采用异构设计,除2张CPU外,还需额外配置4至16张GPU(或其他加速卡)。当前,训练服务器以8卡配置为主流,并随着训练规模的扩大,正逐步向16卡配置演进;而推理服务器则主要采用4卡配置。

三、有哪些组件和技术是服务器必备的?(一)核心组件

服务器作为电子设备,其内部结构与普通计算机有较大不同,主要包括有中央处理器(如CPU)、内存、芯片组、网络接口、I/O设备、存储设备、外围设备、稳压器、电源、冷却系统、软件系统等,这些软硬件共同协作,确保服务器的稳定运行和高效性能。如图:

每个组件有各自的特点和功能,如下:

此外,基于不同组件各自功能,所占服务器成本也不同,以典型X86服务器为例,不同组件成本占比如下:

(二)核心技术

1、虚拟化技术

它可以使得一套服务器系统跑多个虚拟机并运行多个应用,而应用之间可以实现有效的数据和存储隔离保证安全,它可以实现:(1)提高服务器利用率,降低硬件资源闲置浪费;(2)提供相互隔离、安全、高效的应用执行环境;(3)方便的管理和升级资源等。

2、SMT技术

它是一种电子组装技术,是目前电子组装行业里最流行的一种技术和工艺,涉及将无引脚或短引线表面组装元器件(SMC/SMD,即片状元器件)安装在印制电路板(PCB)的表面,并通过再流焊或浸焊等方法实现焊接组装。SMT技术以其高组装密度、高电气性能、高生产效率等优点,在现代电子组装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散热技术

散热系统是为应对高性能计算设备中日益严峻的热管理挑战而精心设计的。这些系统通过高效地将热量从芯片或处理器表面直接移除,确保了设备能够在高负荷运行下保持稳定的性能表现。有效的散热不仅能够优化设备的运算速度和处理能力,还能显著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因过热而导致的故障和损坏风险。

四、服务器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目前应用于哪些领域?服务器能够存储、处理和传输海量数据,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物理载体,是现代社会运转不可或缺的“数字基石”。核心价值如下:

(一)数据存储与共享服务器可以集中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如文件、数据库和多媒体内容。它还能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和编辑数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协作能力。(二)提供网络服务服务器可以作为网络服务提供商,提供网站托管、电子邮件服务、域名服务和文件传输协议(FTP)等服务。通过这些服务,用户可以方便地访问和使用互联网资源。(三)运行应用程序服务器可以承载和运行各种应用程序,如网站、企业管理系统、电子商务平台和在线游戏等。其高性能和可扩展性确保了应用程序的高可用性和可靠性。(四)数据备份与恢复服务器提供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功能,以保护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通过定期备份数据并将其存储在服务器上,可以在发生数据丢失或灾难性事件时迅速恢复数据。(五)虚拟化与云计算服务器可以进行虚拟化,将一台物理服务器划分为多个独立的虚拟服务器,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灵活性。此外,服务器也是构建云计算环境的基础,通过服务器集群和管理软件,实现资源的动态分配和共享,满足用户对计算资源的需求。

基于此,服务器被称为数字世界的‘隐形引擎’,是数字经济世界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主要应用于以下具体领域:

网站托管:通过Nginx等工具搭建Web应用,支持高并发访问。

企业级应用:部署ERP、CRM等系统,实现多用户并发访问。

大数据处理:提供分布式存储与计算支持,降低企业硬件采购成本。

云计算基础:通过虚拟化技术整合资源,支持弹性扩展和按需付费模式。

五、服务器行业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服务器行业的发展历程可概括为五个阶段:

20世纪50至70年代,大型机时代开启,服务器概念萌芽,IBM System 360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器。

70至80年代,小型机兴起,降低了计算成本,计算任务向分布式过渡,服务器支持多用户和多任务操作。

80至90年代,个人计算机与局域网技术普及,文件服务器角色凸显,UNIX操作系统促进服务器软件发展。

90年代至21世纪初,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崛起,对服务器性能和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专门针对Web服务的服务器硬件和软件出现。

21世纪初至今,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兴起,彻底改变服务器部署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灵活性。随着AI科技浪潮的兴起,AI服务器需求增加。同时,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的需求推动边缘计算服务器的发展,承担更多计算任务,支持异构计算,服务器行业持续创新与发展。

六、目前服务器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一)市场规模方面,服务器市场规模和出货量呈持续增长状态。

得益于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服务器需求的增长,进一步扩大了服务器市场规模,全球服务器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持续增长,并预计在未来几年保持上升趋势。

根据IDC数据,2022年全球服务器行业产值约为1215.8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1664.95亿美元;预计服务器出货量从2022年的1516.5万台增长至2025年的1750万台。

我国服务器市场同样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AI服务器市场规模,其复合年增长率达14%。预计到2025年,整个中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200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800亿元人民币,其中AI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到630亿元。

(二)产品方面,X86是服务器CPU主流架构

服务器CPU架构包括 X86、ARM、MIPS 和 RISC-V 等。目前X86架构处理器统治着PC和服务器市场,Arm架构处理器统治着移动市场和loT市场,MIPS是基于RISC的衍生架构之一,从工作站、桌面电脑到嵌入式系统再到人工智能,一直在夹缝中求生。近年来RISC-V架构则凭借着开源、指令精简、可扩展等优势,在注重能效比的物联网领域大受追捧,并也开始进入更高性能需求的服务器市场。

现阶段全球服务器市场以x86和ARM架构为主。x86指令集具有业界最好的产业生态支持,现有运行中以及开发中的绝大部分服务器、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均基于或兼容x86指令集。

根据IDC数据,2024年x86架构服务器约占全球服务器市场的80%以上。该类型服务器以良好的兼容性、广泛的软件生态系统和灵活的可扩展性,是云计算、数据中心、以及金融、电信、制造、医疗等行业企业级应用不可或缺的IT基础设施。

(三)竞争格局方面,呈现多元化,激烈化的市场格局。

全球服务品牌中,戴尔、惠普、浪潮、联想、超微 位居前列。

白牌(无品牌,纯代工)服务器市场中,工业富联为龙头企业,全球市场份额长年保持在40%以上。广达、纬创、英业达等竞争者紧随其后。白牌服务器市场作为服务器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份额和影响力正在逐年提升。

国内服务器厂商的竞争格局主要分为三梯队:第一梯队包括浪潮、新华三、华为等领先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在全球市场上也占据重要地位,拥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影响力。

第二梯队包括联想、中科曙光等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第三梯队则包括众多从事服务器制造的上市企业,如太速科技、五舟科技等,这些企业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在特定领域或区域市场也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七、服务器行业的产业链是怎样的?(一)产业链全景图

服务器产业链上游是主要的零部件和软件,如CPU、GPU、内存、硬盘、电源等核心零部件,以及数据库、操作系统等软件,其中芯片和存储是服务器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服务器的算力和宽带大小。

服务器产业链中游主要包括制造商(ODM厂商) 和品牌商 等主要参与者。其中,制造商负责采购关键零部件,如CPU、GPU、存储芯片、固态硬盘、PCB、电源和散热模组等,经过组装、测试、包装等环节,制造出完整的服务器;品牌商通常拥有自己的品牌和销售渠道,负责产品的销售和市场推广。

国内外服务器制造的代表企业有 工业富联,英业达,纬创资通,广达电脑,纬颖科技,神达电脑,技嘉科技,和硕联合等。

国内外服务器头部品牌商主要有浪潮信息、中科曙光、新华三、华为、宁畅、联想、超聚变、同方股份、HPE、戴尔、IBM、超微、Cisco 等。

下游是服务器应用需求商,如数据中心服务商、企业和机构等。

(二)服务器厂商的商业模式

1、ODM厂商商业模式

ODM厂商商业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给服务器品牌厂商提供通用型服务器,如下:

第二类是为云计算系统集成商提供定制型服务器,也就是不经过品牌厂商,直接向下游互联网、通信、云计算服务商等提供定制型服务器,典型的客户群体包括微软、亚马逊、谷歌和Meta。定制型服务器能够让客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灵活的扩展和配置,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户需求。

2、品牌厂商商业模式

为应对ODM服务器厂商竞争态势,服务器头部品牌厂商从客户需求出发,创新开发了JDM业务模式。如下:

J即Joint,链接客户与客户协同,而非单纯的把产品卖给客户;D代指Design Development、Deliver三层意思,让客户参与到设计、研发和交付的全过程中,实现协同设计、敏捷研发、快速交付;M即Manufacture,依托智能生产基地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客户端的“一键下单”与生产的批量定制化生产有效结合,实现敏捷生产,快速供货。

八、服务器行业的核心概念股有哪些?1、$浪潮信息(SZ000977)$ :AI服务器龙头,液冷与算力双线发力。

作为全球服务器市场前三强,浪潮信息2024年AI服务器市占率超45%,稳居全球第一,核心产品覆盖通用服务器、AI服务器及云计算解决方案,客户涵盖BAT、海外云厂商及金融、电信行业,是“东数西算”工程的核心算力供应商。技术上,其自主液冷整机柜技术将PUE降至1.05,2024年液冷服务器订单破百亿;联合百度开发“昆仑芯+昇腾”混合算力方案,推出支持64路本土GPU的“元脑SD200”超节点,适配万亿参数大模型需求。但目前高度依赖英伟达GPU进口,国产替代进度直接关系长期利润率。

2、$中科曙光(SH603019)$ :超算与信创标杆,液冷技术领跑。

中科曙光是国内高性能计算龙头,业务涵盖超算、智算中心、液冷数据中心及海光CPU/DCU芯片,2024年信创业务营收占比超60%,主导全国80%智算中心建设。技术层面,自主相变间接液冷系统PUE<1.1,重庆西部科学城数据中心PUE低至1.04,国产化率超90%;海光CPU性能比肩Intel Ice Lake,2024年服务器CPU市占率53%,与华为鲲鹏平分秋色,还发布国内首个标准化超智融合算力平台Nebula 800。财务上,高毛利液冷服务器与AI一体机推动利润率提升,同时深度受益“东数西算”,西部枢纽订单年增35%,液冷技术渗透率向50%跃升。

3、$紫光股份(SZ000938)$ :政企云与存储突破,短期承压长期可期。

作为新华三母公司,紫光股份业务涵盖服务器、网络设备、云计算及存储芯片,2024年政企云市占率领先,深度参与“东数西算”。技术上,推出51.2T 800G硅光交换机与液冷服务器,技术壁垒高于浪潮;子公司紫光国芯量产车规级LPDDR4 DRAM,第三代SeDRAM支持数十TB访存带宽,还与阿里、腾讯深度绑定,白牌交换机市占率30%-40%。

备注:本文系公开资料和个人思考而得,涉及个股不作推荐,不对任何人构成投资建议。

#人工智能# #服务器# #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