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13日表示,世界正在逐步消滅一種影響綿羊和山羊傳染性很強的疾病,並影響著數以百萬計依靠這些牲畜獲得食物和收入的家庭生計。

由於在50多個國家展開疫苗接種運動,小反芻獸疫(也稱綿羊和山羊瘟疫)的爆發已減少三分之二。反芻是指進食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將在胃中半消化的食物返回嘴裡再次咀嚼,反芻動物就是有反芻這種消化方式的動物,通常是一些食草動物,如駱駝、綿羊和山羊等。

糧農組織副總幹事瑪麗亞·海倫娜·塞梅多(Maria Helena Semedo)說:“根除這種疾病是可能的,對於消除貧困和饑餓也至關重要。這不僅會為許多弱勢群體節省寶貴的糧食和收入來源,而且還可以防止整個家庭移民—這是他們在生計遭到破壞時面臨的風險,沒有小反芻獸疫的世界還將為農村婦女帶來更多的安全保障,增強她們的權能,因為通常是婦女在負責照料牲畜。”。

小反芻獸疫最早於上世紀40年代在西非國家象牙海岸被發現,但在過去15年中,疫病以驚人的速度傳播,主要分佈在非洲、亞洲和中東,被認為是所有動物疾病中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

糧農組織稱,在最壞的情形下如果這種疫病得不到控制,全球25億隻小反芻牲畜中有80%可能受到感染。小反芻獸疫的死亡率為30%至70%,這不僅意味著它對牲畜構成致命威脅,同時對糧食安全、社區的抵禦能力和收入也產生著嚴重影響。

糧農組織警告說,如果不控制這種疾病,全世界約有3億個依靠綿羊、山羊和其他小反芻動物謀生的家庭可能會失去生計。估計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20億美元。

消滅小反芻獸疫之路始於2015年,當時國際社會根據糧農組織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制定的戰略設定到2030年消滅這一疾病的目標。根據最新資料,當時全球記錄3500多次疫情,而2019年僅為1900多次。減少的原因可歸功於由50多個國家當局領導和資助的疫苗接種運動。在2015年至2018年之間,僅在12個國家就有超過3億隻山羊和綿羊接種疫苗。

目前,有58個國家和納米比亞的一個地區被認為消滅小反芻獸疫,大約21個國家已經連續五年沒有出現新病例。但同時,糧農組織表示,疫苗短缺、牲畜流動、後勤挑戰以及新冠疫情而造成的破壞,阻礙根除小反芻獸疫的努力。

糧農組織小反芻獸疫專案協調員、獸醫菲利克斯·尼耶米(Felix Njeumi)說:“儘管近年來小反芻獸疫的爆發已大大減少,但病毒的感染無論從地理還是宿主範圍上來講仍然廣泛存在,仍需採取更多行動來應對。”【新聞來源聯合國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