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因处于丝绸之路要冲,中转贸易发达,龟兹锦尤负盛名。肥沃的绿洲滋养着众多的人口,汉晋时期龟兹人口已达到81700多人。由此可知龟兹古国是一个经济繁荣的多种文化汇聚和融合的绿洲城邦。
龟兹古国在历史上大约存在了1000余年,实行王位世袭制,在这1000余年里,龟兹古国究竟有多少位国王?
龟兹王以绛宾父亲始,至禄胜止,史书记载有姓名的王达27任,但至今未发现一座王的墓葬,且距今为止只有一个叫绛宾的事迹在人间广为流传。
说是在西汉宣帝时代,龟兹与中原关系密切。龟兹王绛宾迎娶和亲乌孙的汉公主解忧的女儿弟史为夫人。前65年,绛宾夫妇前往长安朝贺,宣帝赐印绶车骑旗鼓歌吹数十人,又赐绮绣杂缯琦珍凡数十万,封弟史为公主。
绛宾夫妇在长安居住了一年,学习汉朝的各种礼仪制度、政治制度、建筑艺术和文化思想等。此后,绛宾夫妇又数次到长安朝贺,将大量西域乐器及歌舞艺伎带至中原。龟兹长期受中原文化的熏陶,“乐汉衣服制度,归其国,治宫室,作徼道周卫,出入传呼,撞钟鼓,如汉家仪”。
而我们熟知的西游记里中的“女儿国”原型就是龟兹古国,龟兹文化以歌舞、古乐闻名,唐僧当年西天取经,走到龟兹,写下管弦伎乐,特善诸国八个字。而且隋唐时期,龟兹歌舞、古乐一度风靡长安,连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都为之倾倒。《胡旋女》便是白居易先生在看完龟兹歌舞后,对胡旋女那令人痴迷的西 、域乐舞所作得维妙维肖之记录。
人们把龟兹乐舞称为“天宫飞来的歌舞”,龟兹音乐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后深受王公贵族的喜爱,就连唐代著名的《霓裳羽衣曲》中也有龟兹音乐元素。
大唐安西军的白发龟兹军:“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
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统一西域,设西域都护府,治乌垒城(今新疆轮台策大雅附近)。从郑吉任都护始,直至王莽末都护李崇没于西域止,共80余年。据《汉书》所载,西汉历任都护18人,可考者仅有10人,即:郑吉、韩宣、甘延寿、段会宗、廉褒、韩立、郭舜、孙建、但钦和李崇。其余8位应该是谁?需待考证。
汉天凤三年(公元16年),王莽遣将军王骏及西域都护府李崇征讨焉耆,王骏遭焉耆伏兵袭击,残败被杀。李崇收拾残兵退保龟兹国,不久病死。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军西域主力安西军回长安平叛。吐蕃趁机侵袭防卫空虚的安西四镇。河西、陇右先后丢失,安西都护府与中原失去联络,于是,这支平反叛乱的铁血主力军,成了一支被朝廷遗忘的边防军。就是这么一支没有补给、没有支援的几千孤军,却硬是坚守近半个世纪,使之不能趁乱进犯长安。
公元808年,吐蕃攻陷龟兹城。大都护郭昕万念俱灰,两鬓斑白的他带着食不果腹的老兵们,与年轻力盛的吐蕃军决一死战,众将士无一投降,全数战死沙场,成为一代英雄。而大唐王朝对西部地区的政治军事管辖也从此终结。坚守便将近半世纪,黑发变白发,最后一战皆战死沙场。
不久,回鹘击败吐蕃,龟兹被纳入回鹘民族的统治之下,人种也逐渐被回鹘人同化。
作为西域三十六国的泱泱大国,龟兹国古城为何荒芜废弃?
古代的龟兹是一个国际性的商业城市。各国商人云集其间从事东西方特色产品的买卖。这样在龟兹就出现了一种贸易型经济,在这种贸易型经济的基础上产生了龟兹的开放性和综合性文化。
龟兹古城是一个让人费解的历史之谜。龟兹国当年所在的绿洲,如今仍然一片生机,很多新疆人就在这里定居。对于龟兹古城的消亡,民间有很多传说。从神话传说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点:与其他古城消亡情况不同的是,龟兹都城不是废弃而是搬迁。
这样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度,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其遭受战争,灾害,瘟疫,宗教等纷争,却在一段时期内消亡了,是为什么呢?
据史学家们的挖掘整理,大致梳理出一个脉络:
西汉宣帝时,因龟兹先王杀死校尉赖丹,长罗侯常惠合五5万人进攻龟兹。龟兹王绛宾立即归顺降服。
公元379年,吕光奉苻坚之命进攻龟兹,大破龟兹等诸国联军,并将高僧鸠摩罗什带回中原。
公元840年左右,回鹘人西迁,路过龟兹国,顺势就消灭了这个古国,统归回鹘统治,成立了新政权,龟兹国就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由于原著民认为古城收到了诅咒,被神灵抛弃,才导致衰亡,就纷纷迁离。回鹘的统治阶级在商量之后,也决定迁都,选址在20公里之外的新址。所以,原有的古城就被废弃了,慢慢的荒芜,只有岁月还记得它曾经的辉煌和灿烂。
再然后就是随着中原政权的迭代,为了生存的龟兹人不断向中原迁徙,直到唐朝时的迁徙潮流才渐渐止息。据说,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是龟兹人的后裔,很可能还是龟兹王族的一支。总之,迁入中原的龟兹人渐渐被汉族同化,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之中。
公元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龟兹重新被纳入中原王朝版图,被定名为库车。
自此,龟兹,一个扑朔迷离的名字,一个令人神往的梦境,从此消失了!这里繁华不再,残存的遗骸在风沙中沉默;这里人去楼空,依稀的城郭在茫茫尘土间无声;这里谜团丛生,只剩渐隐的古城在风沙中昭告世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